33小说网

第154章 私人博物馆+番外

11小时前 作者: 可乐步步

“魔都博晟中外艺术品收藏馆“,这个·至今为止华夏最大的私人博物馆,在5月的魔都黄浦江畔,正式开业。

在此之前,为了壮大声势,魔都□□免费为艺术馆在魔都的电视台和各大报纸上面,都做了免费的广告,着实吸引了一大票的中外艺术文化爱好者前来,哪怕是需要买上一张价格虽然不贵,但是也不算便宜的门票。

毕竟魔都博晟中外艺术品收藏馆,是一家私人开办的博物馆,没有公家出资资助,想要长久维持,就需要有所盈利,哪怕是账面利润为零,也总比年年往里面搭钱要好上许多。

整个博物馆占地极大,一共五层,外形犹如一根圆柱,到了晚上的时候,整个博物馆的照明都是一种不刺眼的中国红,远远看去,就像是一根直冲天际的火柱,看起来就很喜庆。

事实上,整个博物馆其实还有地下一层,作为主要的防盗和收藏室,平时每天至少会有两个退伍的特种兵看管。

徐迩没有什么管理方面的天赋,所以听从张老的建议,特意从猎头公司,聘请了一位专门的博物馆馆长。

邹喜建,一位十几岁就去了欧洲留学,曾经在三家欧洲极有名气的博物馆任职管理层,现年四十五岁,长得非常符合大众审美的海龟,成了魔都博晟中外艺术品收藏馆的首任馆长。

徐迩混在博物馆外面的长龙里面,一手抱着圆圆,一手和陈知北牵在一起,心情极为激动的和圆圆说话,或者说,是在自言自语。

“博物馆一共分了五层,主要是以藏品的创作年限作为区分,五楼的东西虽然最少,但是大部分都是石器时代的东西,也不知道那些纳粹分子,为什么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,不仅如此,还有几颗非常完整的恐龙蛋在里面。

四层的东西也不多,但是大部分都是华夏的古玩,其中还有师叔的收藏。

师叔太小气了,我和他认识这么多年了,他都没说过自己手里,竟然还有一尊春秋时期的饕餮纹瑞兽方尊,那可是国宝啊,而且还是真的,不是明清时期的仿品。

更可气的是,师叔竟然还和我说,他家里还有几件东西,但是要等他死了以后才能给别人看。

看一眼又不会坏掉,非得自己藏起来,真是小气。

咱家的东西大部分我都拿了过来,全放在三楼,单独做了一个展厅,还有很多其他老前辈的藏品,我都给做了独立的展厅,上面还有藏家的人物介绍。

我把那些日国的东西,都放到了二楼的一个比较显眼的展厅里面,一上楼就能看到。

当年我和老师去日国,就看到他们的博物馆,把在二战时期从国内掠走的艺术品,都放在了博物馆最显眼的地方,这回我也这么干,而且就是不给他们,要换也要用至少五倍价值的东西才能换,要不然我才不理他们呢。“

不得不说,虽然徐迩平时没什么表示,但是实际上,内心里面,还是有点挟愤*青‘。

这么多年,徐迩没少因为当初去日国的遭遇,独自自己在家里生气,现在,也算是了出了一口恶气。

圆圆根本就听不懂徐迩在说些什么,只是不时地点点头,证明自己有在听,但是眼睛却不时地飘向徐迩的身后,在那里,有个打扮的很可爱的小男孩,手里拽着一个画着卡通人物的氢气球,和身边的一对老夫妻撒娇。

小男孩看到了正在盯着他的圆圆,调皮的做了一个鬼脸,把圆圆逗得直笑。

陈知北看着因为紧张,什么都没有注意到的徐迩,在心里默默地决定,还是不要告诉徐迩,其实圆圆一点都没有在听他说什么。

一家三口排了半个小时的队伍,才晃晃悠悠的,在太阳升到正中之前,进到了博物馆。

原本徐迩是可以直接进去的,但是也不知道徐迩犯了什么毛病,非要和别人一起排队买票进去。

因为是第一天开业,什么领导致辞,馆长讲话,新闻发布会之类的东西,那是一个都没少,不过都和徐迩没什么关系,因为这些事情都是邹喜建安排的。

徐迩唯一需要做的事,就是拍板确定一下邀请嘉宾,顺便填写一下请柬。

徐迩不想暴露在人前,在他看来,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,甚至于是一个残疾人,没必要出什么风头。

更何况,虽然身边的人当面不会说什么,但是徐迩只是眼睛有问题,又不是耳朵有问题,怎么可能不会听到关于他和陈知北的闲言碎语。

毕竟,两人虽然相处的不错,也得到了家人的认可,可是实际上,一般人还是会觉得不正常,甚至于,觉得徐迩是精神病。

虽然徐迩和陈知北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,但是过度的曝光在闪光灯下,对于两人的生活,会产生什么影响,徐迩不敢想象,也不打算让它发生。

就像这样,花几十块钱,买上两张半的参观票,跟着一群人参观,不是的听一下耳边传来的惊叹,这对于徐迩来说,就是最大的肯定。

徐迩其实是喜欢听到别人的称赞的,只是在这之前,一直没有什么人愿意当面称赞他,家里的人都比较含蓄,而师长们又都是文人,文人很少夸人,多是训诫。

至于陈知北,在他看来,夸奖徐迩的最好方式,就是和徐迩一起做运动,在运动过程中,看着因为被称赞,而变得更加可口的爱人,显然是一种,非常让人心情愉悦的情趣。

所以,徐迩内心的小小愿望,只能是通过假装自己是普通观光客,挤在一堆的真正观光客和记者中间,暗搓搓的从其他人的嘴里听到。

尤其是当徐迩听到有人在耳边,惊叹连连的指着元青花,或是自己收藏的李墨,一边说着不可能,一边又看着上面几位国内最权威的鉴定家们,写下的鉴定,感叹着竟然可以见到真品,真真的精美的不可思议的时候。

徐迩的内心,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,抬着头,很是骄傲的抱着圆圆,从那几个人的身边走过。

很少有人知道,徐迩其实是一个很容易讨好的人,只要夸一夸他,就可以了。

魔都博晟中外艺术品收藏馆的开业,不仅在业内引起了一阵极大的轰动,报纸、杂志、电视上面也是轮番的报道,这样的热潮整整持续了一个月,才在各种媒体杂志上面,渐渐冷落下来,消失在普通群众的视线之内。

而在普通人不知道的地方,一场场惊心动魄、没有硝烟的战争,彻底拉开了序幕。

刚开始各个国家,尤其是欧洲的很多经历过二战战火和掠夺的国家,都没有把华夏发现二战德国掠夺艺术品这样的事情,太过当真。

毕竟在当时,德*队主要活动在欧洲战场上,而亚洲,是日国的主要活动地点,就算是有二战遗失的艺术品,也应该是以亚洲艺术品居多。

可是魔都博晟中外艺术品收藏馆开馆以后,这些一直不当回事儿的欧洲人彻底傻了。

他们想不明白,为什么德国人会把这么一大笔财富,运到亚洲藏起来。

于是各个研究二战的史学家开始忙碌了起来,他们需要知道,这些东西是如何到的印度,又是为什么被送到了那里。

而对于各个欧洲的国家官员来说,如何将自己家被抢走的艺术品,如何从华夏人的嘴里掏出来,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要是搁在百年之前,自然是空手套白狼,随便花点钱,找个由头就可以把东西全都弄回来,可是现在,华夏这头睡醒的狮子,可不是自己这样的中小型杂食动物,可以挑衅的。

这唯一可行的办法,就是以物换物,或是出钱购买了。

出钱购买这条,几乎就行不通,毕竟对方也不是没有钱的人,不然可办不起来这样规模的博物馆,这样一来,也就只有以物换物这一条,可以行得通了。

无论哪个国家的人,都会有一种很特殊的情结,自己国家的文化,绝对比别的国家的文化好。

现实一些小国家,东西也不多,而且也不是非常有价值,但是他们手里多多少少有几件很不错的华夏古玩。

显示私下里先和华夏这边打个招呼,然后以国事访问之类的理由,到华夏转一圈,其中一个地点绝对有魔都博晟中外艺术品收藏馆,然后拿出一些东西,进行交换,同时套上一个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帽子。

或者是国家与其国内的一家有些能力的博物馆合作,两家进行一些友好交流,然后借机将博物馆内的展品进行交换收藏,顺便给两个博物馆,打个广告,一举多得。

来来回回的,等到徐迩拿到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,并且被二爷激动的拿去装裱了一个玻璃框架,并且安排好了时间,要回家祭祖的时候,徐迩已经用一百多家二战艺术品,换回了三百多件,华夏遗失在国外的珍贵古玩。

而魔都博晟中外艺术品收藏馆,也从之前的国内出名,变成了世界上都有些名气的私人博物馆。

甚至于,还和几个经济文化大国的著名博物馆,签订了协议,进行交叉性的巡回展览。

徐迩,从一个原本只是在古玩圈子里,以及学术圈子里有点名气的后辈,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大收藏家。

------------番外1-------------------

徐迩和顾老只见过两次面,而且都是在公众场合,因此在徐迩的印象里面,顾老就是一个有些严肃,但是秉性公正的老人家。

不过这位老人和徐迩没什么交集,徐迩也从来没有想过会在某一天发现,两人有着那么一点点的稀释了多少代的血缘关系。

徐迩的外祖父,那位在京城有明的学者,顾老教授,顾盼的父亲,和顾老是族兄弟。

这还是有一次徐迩和陈知北一起出席一个聚会,无意间听到别人八卦,才知道的。

虽然有一点吃惊,不过徐迩也没有当成一回事儿,哪怕是亲祖孙,徐迩都不打算相认,更何况是一表三千里的关系。

只是徐迩没有想到,会在某一天的中午,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和顾老再次相见。

这是临近长安的一个小镇子,虽然不是什么富裕的乡镇,但是由于背靠六朝古都,留下了很多的特色建筑。这使得整个小镇,又透着一种独特的气息,颇有一些能人感到穿越时空的感觉。

徐迩是趁着天气好,抱着圆圆出来玩的。

关闭